十一月二十二日,清晨,桂平关。
借着晨光,趟着露水,八万联军在起伏的山道上,迤逦前行。
桂平关前,是一条狭长的山道,蜿蜒曲折,百转千回。八万大军,成一字纵队排列,足足延绵数十里,一眼望不到尽头,黑压压的让人心慌。
坚定前行的大军,犹如一条黑色巨龙,蜿蜒盘旋在群山绿水之中。
乍一看去,竟是有一种异样的美感。
谁又知道,这是一支择人而噬的虎狼之师,一群意志坚定的冷血杀手。
走在大军最前方的,正是清一色的刀盾兵方阵,他们将是攻打关隘的主力部队。其后,则是一排排的弓箭手方阵和弩手方阵。
因为山道崎岖,联军无法携带大型的攻城器械,只是抬着一排排简易的云梯。间或的,还有几具沉重的巨型撞木。
大军的最后,才是一万余精锐骑兵。
骑兵方阵中间,有一员中年大将,尤其显眼,剑眉星目,神情坚毅,身披红袍银甲,配戴鎏金头盔,胯下的战马,一看就是不同寻常。
此位中年大将,正是此次负责攻打桂平关的联军统帅,也是二十万联军的统兵大将——战国名将李牧。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和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长平之战时,李牧还只是赵国北部边境的一员良将。
直到战国末期,李牧才大放异彩。
李牧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公元前二二九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
而离间计的设计者,正是四大名将中的王翦。
无需赘言,李牧实在是一员不可小觑的名将。
随着李牧的现身,战国四大名将终于全部现身荒野。白起效力于山海城,王翦在秦始皇麾下,廉颇在帝尘麾下,至于李牧的主公,暂时还是一个谜团。
只知道,是联军中的某一位领主。
联军当中有如此大将,也就难怪,他们能够在短短三天之内,就攻占过半的桂林郡,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阻碍。
要知道即便是要驰骋桂林郡全境,怕也是要三四天的时间。这还是因为,桂林郡东西狭长,南北狭窄的缘故。
李牧遥遥注视着远方的要塞,若有所思。
眼前的情景,显然有些出乎李牧的预料。
一则,李牧没想到,关隘之内竟然驻扎着大量的军队。按理来说,太平天国已降,无论是太平军还是山海城大军,都没有理由停在关隘才是。
真要有大军,又为何不进入桂林郡内?
一切,都是一个谜团。
毕竟,欧阳朔的“良苦用心”,怕是没有几人能够知晓。
二则,李牧更没想到,敌人似乎早已知道他们的存在。
山海城的情报体系,还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由此,李牧还联想到一点:既然要塞守军已经得到消息,那么浔州郡的山海城驻军,此时怕也已经得到消息了吧?
说不定,山海城的援军,已经在赶来增援的路上。
由此推之,攻陷桂平关,刻不容缓。因为一旦山海城的援军赶到,以桂平关的险要,李牧还真没信心,能够一举将此关隘拿下。
“军师的谋划,看来出现了变数啊。”
李牧喃喃自语,眼神却是越发的坚定,任何的变数,都不能阻止联军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决心:桂平关,必须拿下!
虽然李牧最擅长的是骑兵战,但是对于攻城拔寨也是毫不含糊。
狭路相逢,唯有勇者胜。
***********
要塞之内,城墙之上。
当来势汹汹的八万联军,出现在桂平关前的山路上的时候,面对的将是一支严阵以待,誓死守卫关隘的铁血之师。
在这一刻,山蛮体内的血脉,突然沸腾起来。
此役,他们将为新的【蛮王】而战,证明其忠诚和勇猛。
一切的失败和耻辱,都将用敌人的鲜血,得到洗涤。
战功,永远是战士最大的荣耀。
老臣裴矩站在城头中央,注视着远处的大军,却是神情凝重。敌军的数量,有些超乎他的预料啊。
整整十倍的军队,能够坚守到何时呢?
除了桂平关,裴矩所虑者,还有另外一座关卡——宣武关。
但是对宣武关,他已是爱莫能助。
事实上,两座关隘并不在一起,中间隔着数百里路。
因此,裴矩能做的,就是尽量保住桂平关这座主关隘。对宣武关,裴矩也没有完全放弃,并未抽调走驻扎在宣武关的五千山蛮战士。
毕竟,如果宣武关没有驻守一兵一卒,敌军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宣武关的话,甚至可以直接绕道浔州郡,打桂平关一个措手不及。
因此,无论是桂平关,还是宣武关,其实都不能轻易失守。这两座关隘,可谓是山海领此时北面的两座重要门户。
门户一旦洞开,就是大衰败之气象也。
“呜~~~”
伴随着低沉的号角声,大战没有任何征兆的,突然开启。
双方没有阵前挑衅,没有互相的指责和骂战。
两路大军,自打一开始,就进入最激烈,也是最惨烈的攻防战。
裴矩守住桂平关的底气,一则是山蛮战士的强悍,二则就是关卡狭窄,不利于联军大面积的展开攻击。
因此,联军空有浩浩大军,单位时间内能够投入的兵力却是有限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