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历史上一样,吕不韦很快就和嬴异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凭借着强大的财力,在吕不韦的金元攻势下,嬴异人开始在洛京四处结交能人异士,积蓄力量。
秦霄手下的一些人,伪装了各种身份,“顺理成章”地接受嬴异人的招揽,成为其门下食客。
不过,秦霄本人并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嬴异人身上太久。
在秦霄和秦国的共同推动下,经过一番波折,赵国和燕国同意联盟,以“为燕国复仇”的名义讨伐齐国。
其中最大的波折在于,几方都想要掌握主动权,要求让“自己人”领兵。
秦国提出的人选是司马错。
赵国推出了廉颇这名“新锐将军”。
而燕国,则希望由他们的上将军乐毅统兵。
原本的历史上,因为齐湣王骄纵自大,其它几个国家已经受不了他的“暴行”,这才有了合纵伐齐。
但在这个世界,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线还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秦霄带来的蝴蝶效应,韩国、魏国失去了大部分的话语权。
五国伐齐这件事,其实只有秦霄和燕国比较积极。
赵国和秦国都是抱着捞一把好处的念头而来,和齐国并无根本性的矛盾,自然不愿意轻易将军权交出。
最后,在秦霄的协调之下,五国决定各打各的,不进行联合。
燕国倾全国之力,由乐毅统领大军四十万南下伐齐。
赵国、秦国各自出兵十五万,不过却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至于秦霄,以韩国、魏国的名义,总计出动四十万大军讨伐齐国。
历史上,五国伐齐,齐国一度濒临亡国,但却在临危之际被救了回来,重新壮大起来。
关于是否要保持这个“历史惯性”,秦霄有些纠结。
大军出征后,秦霄想了几天,也没有下定决心,只好召来郭嘉,问道:“你觉得,齐国留还是不留?”
“这……”
郭嘉迟疑了一下,反问道:“臣以为,齐国留不留,似乎没什么区别?”
他这并不是敷衍,而是真的是这么想的。
后续的“剧情”基本上没有齐国什么事。
除非秦霄还打算再来一次【秦灭六国】的副本。
但至少在这次副本之中,五国伐齐之后,后面的三场大战,都没有齐国的戏份。
也没燕国什么事。
当然,燕国暂且不说,就说齐国。
留不留齐国,对这次副本后续的剧情影响几乎为零。
反正五国伐齐打下来,齐国即便还存在,也不可能有余力去干涉后续的大战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齐国存在与否,完全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
郭嘉有些不明白,秦霄为什么要在这件事上纠结。
“是这样……”
秦霄解释道:“我在考虑乐毅和田单的问题。”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在五国伐齐的最后关头,齐湣王身死,田单为齐国守住了最后一丝火种,在绝境之下击退五国联军,收复七十余座城池。
在“复国”之后,田单又趁着燕国新君继位的时机,使离间计挑拨燕惠王和乐毅的关系。
乐毅害怕被杀,于是逃去赵国。
若是秦霄在这个时候提前出手截胡,招揽到乐毅的可能性很大。
而若是直接灭掉齐国的话,则有一定的几率招揽到田单。
在五国伐齐的过程中,乐毅和田单基本上没有正面交手过。
齐湣王一直不怎么信任田单,一直到齐湣王身死,田单才有机会上位。
但到了这个时候,齐国也只剩下了最后两座城池,只能死守。
后来田单大破五国联军,收复失地的时候,联军的统帅早就换成了骑劫,不再是乐毅。
除去田单据城死守的那几年之外,乐毅和田单之间再无正面交手的记录,两人之间谁强谁弱,真的不好说。
“乐毅和田单……”
郭嘉明白了秦霄的想法。
思索了许久,开口道:“乐毅用兵稳扎稳打,田单则擅奇谋取胜,风格不同。不过论才华,两人大致相当,没有谁明显强过另一人。”
略微停顿之后,郭嘉又点评道:“当世将领之中,以白起、廉颇两人为最。其余人等,赵国赵奢、韩国暴鸢、燕国乐毅、齐国田单,还有秦国司马错,以及蒙骜、蒙武父子,均为一流名将。差距肯定有,但不会太大。”
“说起来,那个暴鸢,到现在还不肯为我们效命呢。”
秦霄呵呵一笑,说了一句不相干的话题,随后又问道:“你认为乐毅、田单两人,没有明显差距?”
关于田单和乐毅孰强孰弱的问题,历史上也没少有过争论。
不过大部分人都公认的一点是,若是齐湣王在一开始就重用田单,乐毅很难势如破竹地攻破七十多座城池。
而若是五国联军没有临阵换将,田单也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想,说田单和乐毅的实力半斤八两,倒是没什么问题。
“唉……”
秦霄皱眉道:“真不好选啊!”
“虽然两人实力大致相若,但招揽的难度却不同。”
郭嘉忽然说道:“田单在齐湣王死后,以复国之势,仍迎立齐襄王,说明他对齐国的忠诚度极高。而乐毅,因惧怕燕惠王而逃至赵国,说明他对燕国的忠诚有限……”
说到这,郭嘉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招揽乐毅的难度低,成功率高。
而招揽田单,几乎不可能。
从“性价比”方面来说,还是将目标放在乐毅身上更加靠谱一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