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清明佳节,从申城回姑苏的人很多,一路上车子来来往往,就连班车也明显比平时要多。
王林他们到达灵湖村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
沈家人都知道王林和沈雪今天会回来,所以都没有上山祭扫,而是等着他们回来再去。
清明前三天后三天都可以,但正日子当然更好。
各地扫墓的习俗各有不同,有的地方以为下午阳光太盛,最好不去扫墓,也有人说太阳落山之前都是可以扫墓的。
现代人已经不讲究这么多,下午扫墓的人也很多,只要有时间、有孝心就行了。
沈家人准备停当,一起上山。
沈雪很少回家来给爷爷扫墓。
回家之前,她做好了准备,穿着一双运动鞋,方便爬山。
上山的路只有一条窄窄的泥路,再加上下过雨,道路是湿的,有些地方踩着树叶,很容易滑倒,人要抓住路边的灌木才能走得稳。
沈雪自己走得小心翼翼,又关心王林没爬过山路:“王林,你小心!别摔了。”
王林道:“我没事,你抓稳了。”
沈奶奶虽然上了年纪,但这条山路因为常走,反倒走得很利索。
山并不高,坟茔就在半山腰,但一行人愣是爬了二十分钟才到。
王林真的是很少爬山,上来之后,便微微喘息,说道:“这里应该修条路上来,以后奶奶年纪大了,再爬上来就费力了。”
沈文武笑道:“只要有钱,修路是容易的事。”
王林道:“二叔,你们在家里,有空的话就组织人,把这条路修起来,花多少钱,我来出便是了。”
沈文武笑道:“那容易!你们明年再回来扫墓,绝对有一条好路给你们走,一级一级的挖上来,铺成石板路,比水泥路更结实。”
王林道:“对,铺成石头路!”
沈文略把几卷大鞭炮散开来,点燃。
噼哩啪啦的响声,带着滚滚的浓烟,冲天而起。
空气里弥漫着硝烟的味道。
吕桂花和乔连红把祭品摆好,沈奶奶主祭,晚辈们一一上前行礼。
沈家人买了不少纸钱,一叠叠的烧,烧了十几分钟才完。
大家等纸钱烧完了再下山来。
下山比上山更难!
沈雪紧紧握住王林的手,两个人扶持着,慢慢的走路边的灌木丛里下山。
这里也很危险,因为地上的青苔和树叶才是最打滑的,所以两人一路上都抓住灌木不敢松手。
下山以后,天气已经向晚,夜幕四合。
回到家里,沈雪看看自己的两只鞋子,哎呀一声:“王林,我的鞋子破了。”
她的运动鞋不仅擦了满鞋的泥巴,还破了一个大口子,跟鳄鱼的嘴巴一样张开着。
因为只回来一两天,沈雪就没带换洗的鞋子。
王林道:“吃过饭,我们去趟姑苏,给你买双鞋子。”
沈雪嗯了一声。
春暖花开,水田里的泥鳅也活跃了,沈文略抓了半桶泥鳅和黄鳝,放点紫苏做出来香喷喷的诱人垂涎。
王林吃得大快朵颐。
沈雪却不敢吃这些菜,只吃了些春笋和椿芽。
吃过饭后,王林和沈雪往前姑苏买鞋。
姑苏的观前街夜市,还有几家百货大楼,夜间也是营业的。
王林带着沈雪逛了逛,到百货大楼买了双新鞋给她换上。
沈雪的旧鞋坏了,一出商场门,她便提着袋子扔进了垃圾桶里。
谁知道她刚扔进垃圾桶,马上就有两个妇女冲上前,把她扔掉的袋子给捡了起来。
两个人甚至还为了争抢袋子发生了争执,这人说是我先看到的,那人说是她先抢到的。
沈雪好心劝道:“阿姨,这里面就是一双烂鞋子,你们抢它做什么?”
一个穿红衣服的妇女,死死抓住袋子,说道:“姑娘,你不知道,你们不要的烂鞋子,我们补一补还是可以穿的。”
沈雪便不再管她们,走到王林身边,说道:“这些人真可怜,居然要捡别人不要的旧鞋子穿。”
王林道:“我们回家还是去逛逛街?”
沈雪笑道:“我想逛逛夜市。我来之前,二婶说要我帮她捎两双洗澡用的凉拖鞋回去。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得卖?三婶也说让我给六妹捎头花回去。”
王林道:“那就去观前街逛逛吧。”
观前街比想象中还要热闹。
城里人白天要上班,晚饭后都爱出来逛个小街,当是散步,顺便也买些日用品。
观前街是一条真正的老街,这里有着名的江南第一古观玄妙观,有1700年的历史,是江南最古老的木结构殿堂建筑,里面多的是五代和唐宋遗物。
这里也是姑苏最着名的小吃一条街。
另外,太监弄也值得一逛,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太监弄经过重新规划,建成一条饮食巷,素有“吃煞太监弄”之称,松鹤楼、得月楼、申城老正兴、王四酒家、功德林等老字号菜馆均聚此一弄。
关于太监弄,还有个来历。明朝历代皇帝都会派太监到姑苏监管织造局,还有若干中小太监当助手。太监们大都居住在织造局附近的里弄,由于太监长期居住于该地,故而得名“太监弄”。
太监弄旁边就是北局小公园,也就是明清时期的织染局。北局周边有开明大戏院、大光明影院、姑苏书场及人民商场等商店。
王林上次和周粥来这边逛过一次,不过那次是白天来的,也没细看,走马观花般逛了一圈便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