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正阳看来,为什么沿海地区能够涌现出大量的民营经济巨头,而内陆地区就要少得多?
实际上除了在互联网大潮中一跃而起的领先者外,更多的还是在九十年代就开始率先醒悟的那一帮创业者中的佼佼者弄潮儿。
这一帮人主要还是得得益于沿海地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氛围观念,而氛围观念也还是从政府的政策环境逐渐渗透而来。
可以说政府的观念理念已经由此衍生而来的政策指向,直接导致了整个创业氛围的不同,这种不同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渗透叠加,逐渐形成了大家内心根深蒂固的敢于创业敢于冒险敢于拼搏的理念。
栽倒了可以重新再来这种想法也深入人心。
当一个地区拥有庞大的创业企业的基数时,当这个地区拥有更好的创业氛围和扶持政策时,这个地区不可避免的会有更大的几率和更多数量的企业获得成功。
在不断成功中,这些企业就会逐渐成为日后名营企业百强或者五百强这一类的明星企业,而它们的主人也会不断的变成福布斯或者胡润榜上的知名公众人物。
内陆地区缺的就是这样的创业氛围,而创业氛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就是囿于内陆地区政府在理念乃至政策上的支持程度,或者说只停留于纸面而不愿意付诸于行动,更不谈不上真正的去激励鼓动大家创业了。
沙正阳不相信内陆地区骨子里就缺乏这种创业基因,因为这些基因归根结底还是由各种要素不断积累促成的。
当政府出台实质性的支持政策来加以扶持,政府在上上下下都营造出要为企业服务以帮助企业能最大限度的减轻各种创业难度时,他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终究会是能起到一些作用的,最起码他要尽力做到让自己辖区内变成这样一片热土,为此他愿意承担这样的政治责任。
不得不说沙正阳的这种观念在袁成功甚至夏克俭他们看来都有些不以为然的,他们心目中更多的还是盯着像华泰、华众、三洋若斯或者华峰这样的中大型企业,却很少把注意力投向那些小微企业,他们也没有想过,这些企业的原始积累其实也都是从小微企业开始的,没有他们在香港在沿海地区的多年积累,他们也不能走到现在这一步。
现在沙正阳想要做的就是让真阳这个范围内也能形成这样一种宜于创业兴业的氛围,让大家都能在这种鼓励创业的氛围中尽展所能,而这样一种氛围需要长时间持续性的政策和舆论导向支持。
沙正阳也知道这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推进,而这也需要在整个县委县府班子里把这个观念确立起来,现在看来这个任务任重道远。
“县长,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先要看看进展情况吧?”夏克俭也不是那么好说服的,他有他自己的观点和坚持,“这需要一个统筹和细致的规划,不能随意决定。”
“嗯,当然。”沙正阳苦笑着道:“老夏,说实话,我真心不担心他们在这一块上花钱了,我是担心三大厂的位置还是略微偏了一点儿,未必能吸引到足够多的企业来啊。”
“县长,这倒不一定。”丁希慎提出不同意见,“免厂房租金,免工人的住宿租金,免生活用的水费和清洁费,还能提供很完备的生产和生活后勤保障体系,三四十公里就能到宛州市区,十多公里就能上国道316和未来的汉宛高速,这样的条件,没有理由吸引不到企业,尤其是那些缺资金的企业,你提到的那些一二十号工人,几台机器都能凑成的企业,只怕更是眼热呢。”
“但愿吧,不过我们在在宣传上可以把这方面的优势宣传做足,沿海地区那边招商引资可以这么做,在汉都、嘉州、西安、武汉这些地方也都可以宣传,大小不论,只要能吸纳劳动力和交税,符合法律,就都热烈欢迎。”
沙正阳没丁希慎那么乐观,但是仍然认为还是能吸引到一些缺资金技术门槛低规模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的,不能寄希望太高,否则失望更大。
******
春节姗姗来迟,但是却仍然毫不留情的逼近,各种会议和总结次第开始,谁都不能免俗的进入了繁忙阶段。
沙正阳也一样摆脱不了。
不过工作上的事情,通过这半年来的熟悉,基本上驾轻就熟了,尤其是赵建波来之后,一下子就把原来不太得力的工业和招商引资工作接了过去,让沙正阳大为放心。
丁希慎正式接替了周素林的工作,成为分管党群的副书记,反倒是分管经济这一块的工作却有些缺位,不得不分担给夏克俭和赵建波二人,不过这应该是一个短暂的时段,估计到明年就会有一个明确说法。
“你们学校都已经修好了?”沙正阳含笑看着眼前的女孩,坐在自己面前还是有些拘束,但在沙正阳的刻意安抚引导下,紧张的情绪慢慢缓解,卿箬笠也就变得自然起来了。
在办公室里的确很容易把二人的身份拉开,沙正阳也不想在这种环境下聊天,但却也无可奈何,这年边上,能抽出点儿时间说说话已经殊为不易了,还想挑个好地方,就真的只能想想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