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萨兰收留的难民都被安置在北海边境附近的一个难民安置点,这里也是一个三不管地区,往北是刚果自由邦,往南是尼亚萨兰,往东是坦葛尼喀。
自从刚果自由邦爆发叛乱以来,共有1300多名难民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尼亚萨兰避难,让人不愉快的事,除了尼亚萨兰水警带回来的难民之外,主动到尼亚萨兰避难的难民大多数都是青壮年,很少有女人和孩子,更几乎没有老人。
这种情况让负责管理难民营的冯勋心情很不好。
“我们缺少足够的药物和食物,帐篷的数量也不够,另外我们还必须申请数量更多的援军,这里现在有1300人,我们却只有不到三十人,还大部分都是女警,一旦发生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冯勋的搭档吕慎是一名边防军少尉,原本军方高层认为大多数难民是女人和孩子,所以派女警方便管理,没想到却是这种情况。
好在这些难民在进入难民营的时候,所有的武器都被收缴,要不然隐患会更多。
“食物好办,药品就别想了,我们也没有多余的药品——”不是冯勋冷血,实在是这年头药品的产量严重不足,价格非常昂贵,以前医生的数量都很少,这几年随着约翰内斯堡医学院的学生陆续毕业,医生紧缺的状况总算是得到一定缓解,不过药品紧缺的状况,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我想把这里的男人全部撵回刚果自由邦去,他们应该回去跟叛军作战,而不是像一个懦夫一样躲在难民营里。”吕慎看着那些无所事事在难民营内闲逛的男人表情阴沉。
这种情况其实也无可避免,男人毕竟身体还是有优势,遇到叛军的时候跑得都能快一些,逃生的几率自然就更大。
问题是面对灾难首先不是让家人逃生,而是自己的独自逃跑的男人实在是太卑劣,叛乱就是一场照妖镜,有列得·博比那样力战而死的战士,也有难民营这些无耻逃生的懦夫。
其实不仅仅是比利时人,英国人也这样,开普敦橡树镇以前的名字就叫“懦夫之城”,那里的驻军全部都是在战场上表现不佳的逃兵,所以橡树镇才叫这个耻辱的名字。
“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希望他们在余生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冯勋也打心眼看不起这些人,甚至包括难民营里的女人和孩子也看不起这些人,这些人没有权利住在帐篷里,每天得到的食物是一人一公斤土豆,连点荤腥都没有。
“所有的男人都过来集合,过来集合——”一个管理人员拿着一个名单要求难民营内所有的男性集合,这是冯勋和吕慎想出来的主意,尼亚萨兰不能白养这些人,要让他们工作来换取在尼亚萨兰避难的权利,包括女人和孩子,也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这也是必要操作,难民营里这么多精力无处发泄的青壮年,时间长了肯定要出事,所以要想办法让他们忙起来,就像军队里的军人每天都要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一样,训练只是一个目的,发泄精力是另一个目的。
要不然南部非洲的军队很少发生扰民事件呢,军人每天训练都累得要死,头一沾枕头就睡着,自然也就没有精力胡思乱想。
“什么事?”
“就不能让我们好好休息一下吗——”
“是要吃饭了吗?”
难民们怨声载道,这个群体是负面信息最多的群体,有远见有能力的人,在叛乱爆发前都已经离开刚果自由邦,他们这些既没有远见,在叛乱发生后又没有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能力,每天的吃饭时间是他们唯一的期盼。
“不准说话,在我面前排成四列横队,懂不懂什么叫四列横队?站好,不准说话——”维持秩序的男警察声嘶力竭,不过作用并不大,这里很多人不懂英语,也不知道什么叫四列横队,更做不到闭上嘴,现场乱哄哄的就像是菜市场。
“安静,谁懂英语,站出来。”冯勋果断,这种闹哄哄的场面最容易出事,虽然周围的警察都带着枪,但是三十多人对一千三百人多人,几支手枪真心起不到多大作用。
“我懂——”
“我父亲是英国人。”
“我同时会英语、法语和荷兰语——”
马上就有几十个人站出来,比利时的通用语言就是法语和荷兰语,德语的覆盖面也很广,所以很多比利时人都堪称语言专家,会三四种语言很正常。
“很好,现在你们听着,我们要对你们进行分组,你们每个人负责管理十到十五个人,从今天开始你们就要工作,换取你们每天的食物,以及在尼亚萨兰境内避难的权利。”冯勋办法多,以夷制夷才是王道,跟这些难民不用讲道理,他们要是讲道理的人,也不会丢下家人独自逃跑。
“让我们工作?太过分了!”
“我在家里都不干活——”
“就你们给我们吃的那些猪食——”
后面这句话马上就赢得一阵附和声,都是在吐槽土豆有多难吃,至于“猪食”这个定义是不是合适倒是没几个人介意。
“不接受工作的人现在就可以离开难民营,也不用想着私自返回尼亚萨兰,你们应该知道的,尼亚萨兰不是刚果自由邦。”冯勋不废话,尼亚萨兰境内绝大部分农场主都是华人,没有尼亚萨兰身份证的白人在尼亚萨兰境内寸步难行,分分钟就会被警察逮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