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转眼过去月余时间。
朝堂之上风起云涌,先是兵部一个张姓主事忽然提议要整顿武学,众朝臣尚未反应过来,又一个刘姓郎中提议筹建新军,尽纳武勋子弟。
换作寻常,此等提议不过是虚浮空言,最后都会不了了之。这回却引发极大关注,朝臣各自表态站队,彼此针锋相对,舌枪唇战,一时愈演愈烈。
此事尚不知结果如何,停灵已满七七四十九之日的贾珍,终于捱到了出殡的日子。
出殡前一晚,按照规矩是要彻夜守灵,曹操、贾蔷、贾琏等近亲中的年轻人,整夜守在灵堂,而前来拜祭的客人亦往来不绝。
幸得曹操已将府内下人清理整顿过,人人各司其职,倒也井井有条,紊而不乱。
待到二更时分,外客皆去,阖族上百人共聚登仙阁,预备辞灵。
除了贾赦、宝玉等少数几个告病未至外,十岁往上的男丁尽数到场。贾政旧病未愈,亦拖着病躯强撑而来。
倒是死了儿子的贾敬大仙人忙于飞升,自始至终没有露面,只是前几天派人送来一部亲自做注的《文昌帝君阴鸷文》,命贾蓉印上千份散人,却被曹操随手不知丢在哪个角落。
两府女眷则在孝幕内轮番哀哭,尤氏心伤难遏,竟而哭昏过去,面无人色。
众人手忙脚乱的请大夫抢救,好歹救了过来,没闹出岔子。
男丁、女眷、主子、奴才……众人一拨一拨轮流走到灵前哭奠,不管真心假意,都漫洒了几滴清泪。
贾母休养月余,已经好的大差不差,只要不见贾赦,保准还能多活几年。
她拄着拐杖,被鸳鸯、琥珀左右搀扶,颤巍巍走到贾珍灵前,含泪说道:“珍哥儿,往日虽曾痛责过你,说到底是为你们不争气,恨铁不成钢呀!祖宗挣下的世爵在身,不说奋尽武勇,报效朝廷,为族里增光添彩,只管终日斗鸡走狗,眠花宿柳。结果闹到最后,竟把自个儿给赔了进去!你说你冤不冤!”
说着说着,贾母触动心肠,老泪奔流,哽咽道:“不敢奢望你英灵永存,护佑族众,只求你能给宁、荣二祖捎个话:子孙不肖,玩物丧志,如今再无一个出色人物。百年富贵之家,眼瞧着就要日薄西山。前途渺茫,出路难寻,愚妇惶惶忧虑,却也无法可想,惭愧之至!唯请他们念在血脉之情,保佑儿孙能有一二成才者,使我贾家福泽绵延,与国同休!”
贾赦不在场,压力全给到了贾政。他以头抢地,涕泗横流:“母亲!族中子弟不学无术,荒疏年岁,实是儿子罪过!您莫要为我顶罪,教儿子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啊!”
因兄长贾赦荒唐之举,贾政心灰意冷,甚而有出尘之念。未曾想老太太竟为贾家牵挂至此,一时无比汗颜,举手发誓道:“母亲放心!儿子以后定会用心管教宝玉,让他以珍哥儿为戒,绝不可重蹈覆辙!”
“放屁!你混账!”
贾母一听他要管教宝玉,顿时由悲转怒,泪眼模糊的叱道:“我谢罪我的,干你何事!伱要谢罪,自戕于此我也不管!别什么事情都扯上宝玉!宝玉也没碍着谁!”
贾政这下可懵了——刚才不是你自己说“子孙不肖”的吗?宝玉就是头等代表啊!怎么反不能说他了?
想要辩驳却又不敢,贾政无可奈何,伏在地上嚎啕大哭,不胜悲切。
众人或真或假,皆落泪不已。
曹操除了贾珍刚死那几日演过几回哭戏,之后便摆起死人脸,当着外人总是面无表情,好似心如死灰槁木一般。众人见得多了,便也见怪不怪,无人觉得不对。
倒是贾蔷甚是可怜,总被曹操督促着时不时要嚎哭一场,烘托氛围。
渐渐的,贾蔷在族里也变得“有口皆碑”,俨然孝子贤孙的榜样。
这一番折腾,结束时已近五更,天光大亮,送殡事宜也都已经安排妥当。
曹操担当摔丧驾灵之任,随着一个瓦盆被他高高举起,然后“咣啷”一声在灵前摔碎,几个年轻子弟一声吆喝,合力抬起棺木,一路向外走出,直到走下登仙阁所在的矮丘,放置到灵车上。
曹操义不容辞的在前牵引,贾家族人紧随其后,年轻人牵马,上了年纪的和女眷则或坐车或乘轿,终于踏上送殡之路。
这时府门外早有一众皇亲贵戚、武勋世家派出子弟等候,另有数十家堂客到场。宁荣街上入目皆是大轿、小轿和马车,人来人往,不可胜数。
连同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队伍竟摆出四五里地,望之不尽。
锣鼓喧天,漫长如龙的送殡队伍浩浩荡荡出城。沿途观者无数,纷纷艳羡贾家气派,也不乏心酸之人叹声“造孽”!
这等铺张并非曹操所乐见,然族人如此坚持,尤其贾政病得没了半条命还要同他争论,也就未计较这等小事,随他们按照旧例办理。
队伍走不多时,便见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哀乐震天,俱是四王八公及世交故旧等设下祭棚接祭。贾政不敢怠慢,强撑病体领着曹操一一前去回礼谢过。
如此拖延半日方得出城,送殡队伍直奔铁槛寺。
这铁槛寺建在城外西郊,原是宁荣二公当年修造,现今贾家每年还要布施香火,专门用来预备京中族人死后寄放,甚是便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